其实,很多父母之所以难以跟孩子进行亲子沟通,往往是习惯了以大人的身份去跟孩子说话,而不是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。对父母来说,要促进亲子沟通的顺畅,有必要达到亲子沟通的三层境界。
亲子沟通的第一层境界:蹲下来跟孩子说话。
“蹲下来”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,因为只有“蹲下来”,父母才能更清楚得听到孩子说的每一句话,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、做出准确的回应。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,父母才更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,同时孩子也能感觉到与父母之间是平等的。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,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,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。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,了解是沟通的前提,“蹲下来”是了解孩子、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。
“蹲下来”只是一个肢体动作,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。这才是最难做到的。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,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、平等有着更强烈的要求。也许,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,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“不打不成材”的大环境下,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。可是,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我们的孩子,摆起大家长的架子,那么,亲子冲突势必难免.
其实,“蹲下来”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。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,在平视的状态下,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,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,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,与孩子的交流会更加顺畅。 亲子沟通的第二层境界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.
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,比如被领导在全员大会上批评、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……这些不愉快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,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。
那么,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,这些我们所认为“倒霉”的事,是不是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带给孩子?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是劈头盖脸式的,并且还很有心理优势——我这是在教育他!是为了他好!没有人否认父母的良好初衷,只不过方法值得商榷。当我们被领导批评的时候,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,也会顾及面子,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。同样,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,方法不当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,所以,教育不但无效,还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。而很多父母这时候也激动起来,很生气地做出结论: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! 亲子沟通的第三层境界:换位思考。
换位思考,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。它的深层含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字——理解。孩子的每一步成长,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,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做错事,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有限,真的还做不好。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,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,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,那就少一些唠叨吧,或者把你的心疼、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。换了你,也不想打碎花瓶,但是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,你可能也拿不动它。 这三层境界,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。但是,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,我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看得过于特殊,而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。如果把亲子关系看作相对独立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,而不是隶属关系,用尊重、信任、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,那么亲子沟通还会有什么阻碍吗?
以下内容为广告,慎入:
首席心理咨询师 刘在英 咨询费:600元/次,50分钟。 预约电话:13908360155
心理咨询师 高苹伶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,临床催眠辅导师(认证中),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,重庆伍捌零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。专注于心理咨询、婚姻家庭咨询多年,有丰富的临床咨询经验。接受系统、专业培训数年,师从重庆伍捌零心理咨询中心首席督导师刘在英老师,定期接受持续个人成长分析。 咨询费:400元/次,50分钟。
预约电话:15123848099 心理咨询师 陈维 陈维(女),医学专业,精神科护士,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,重庆580心理咨询中心实习心理咨询师。专业受训背景: • 2015年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认证系统培训 • 2015年 催眠培训工作坊 • 2015年 绘画游戏辅导 • 2016年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文集系统学习 • 2015年 重庆伍捌零心理咨询中心实习 • 2015年至今 持续接受个人体验(精神分析取向)二年; • 2015年至今 持续接受中挪培训系统案例督导: 团体督导师王觅,一对一督导刘在英; • 2015年至今 参加精神分析长程心理动力性团体成长小组。 工作经历: 1、重庆某精神专科医院,从事精神科工作三年; 2、重庆580心理咨询中心实习第三年; 主要咨询领域: 青少年学习困扰、厌学、适应困扰、早恋、叛逆、网络成瘾,情绪困扰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人际关系(亲子关系、师生关系、同伴关系)以及成长中的发展性问题的心理咨询、心理辅导。 强迫等情绪困扰,婚姻、情感心理咨询。 面对对象:青少年、成人 咨询理念:关注心理健康,共建健康生活。 收费标准: 一对一心理咨询,200元/次,50分钟。 预约电话:13908360155 侵权声明 图片与文章均来源于网络,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作者致敬。 所有转载均标明出处与原作者,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, 则默认“来自网络”。挑选优质文章,与您共同学习。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。 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。 |
通知公告:
- 开学焦虑,如何应对? -2021-08-29
- 开学季的礼物 -2021-08-27
- 留学生心理咨询 -2021-08-25
- 针对孩子厌学、拒绝的专项培训 -2021-08-20
- 为什么痛苦? -2021-08-20
- 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建设方案 -2021-08-18
- 第七届实习心理咨询师招募 -2021-05-14
- 心理超市 | 免费心理测评 -2021-04-24